《罪該萬死後分享,天堂也好,地獄也罷》之音樂篇(一)
呈﹕很多位觀眾希望我們分享劇本,更深入了解當中的文字,我很快樂。 程﹕快樂就好。 呈﹕但在排練過程中,劇本仍在調整中,仍有空間再上。 程﹕而且可以寫得更好,更完整,未來再分享吧。 呈﹕那未來的事,未來再算。 程﹕不過我們仍能分享八個單元的創作意念。 呈﹕同意。btw,有幾位觀眾很喜歡結尾時的歌,我想分享。 程﹕那還等什麼?
Dikanda,是一隊波蘭樂團,主要演繹巴爾幹半島的Folk song。
Ederlezi,中文意思是「生命與歡愉」,是吉卜賽人的春之祭Folk song,亦紀念聖佐治的誕生(6/5)。
「吉卜賽人」是英國人帶有貶意的稱呼,他們原稱為(Romani)羅娒人,「羅娒」的意思是「人」,他們也只是人。
羅娒人原居印度北部,他們因戰亂、饑荒、岐視而長途遷徙,法、德、意、西班牙、俄羅斯、巴西、美國甚至澳洲也有他們的蹤跡,然而不回出處繼續流浪的原因至今仍是歷史界之謎。
羅娒人能歌善舞,活潑,熱情,浪漫,性感,拒絕與他國人同化,天生的流浪民族,也是犯罪率極高的民族,需要依賴行乞、偷竊、謀殺及賣淫為生;德國納粹時期穌除了屠殺猶太人外,「吉卜賽人」也被屠殺高於50萬,2012年法國政府強行驅逐大量「吉卜賽人」出境。
巴爾幹半島,一個充滿宗教、領土、政治矛盾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塞拉耶佛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最後, 給所有的羅娒人,所有的爸爸媽媽,犧牲了的羔羊: 生命與歡愉,生命與歡愉, 舞吧!我們的日子會來臨的, 雖然貧窮的我,仍然要流浪......